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(三)
所謂教育,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(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),包括知識內(nèi)容的傳授、生命內(nèi)涵的領悟、意志行為的規(guī)范,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,將文化遺產(chǎn)教給年輕一代,讓他們自由地生成,并啟迪其自由天性。因此教育的原則,是通過現(xiàn)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,而不是導向由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(當然,作為教育基礎的能力、語言、記憶內(nèi)容除外)。真正的教育絕不容許死記硬背,也從不奢望每個人都成為有真知灼見、深謀遠慮的思想家。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、自我學習和成長,而實踐的特性是自由游戲和不斷嘗試。
這樣,手工課以勞作方式發(fā)展學生的靈巧性;體育課則以學生身體素質(zhì)的鍛煉,以及身體的健美來表現(xiàn)自我生命。哲理課發(fā)展思想和精神的敏銳和透明,培養(yǎng)說話的清晰和簡明、表達的嚴格與簡潔,把握事物的形式、特征,以及了解思想論爭雙方的焦點所在,以及如何運“思”而使問題得以澄清。通過接觸偉大作品而對人類本真精神內(nèi)涵進行把握(偉大作品包括:荷馬史詩、圣經(jīng)、希臘悲劇家的作品、莎士比亞和歌德的作品)。而歷史課的教學則是發(fā)展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虔敬愛戴之心,啟發(fā)他們?yōu)榱巳祟惛叩哪繕硕鴬^斗,并形成對現(xiàn)實批判的清醒歷史觀。自然科學課的開設,則是掌握自然科學認識的基本方法論(包括形態(tài)學、數(shù)學觀和實驗)。
在我看來,全部教育的關鍵在于選擇完美的教育內(nèi)容和盡可能使學生之“思”不誤入歧路,而是導向事物的本源。教育活動關注的是: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(diào)動起來并加以實現(xiàn),以及人的內(nèi)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??偠灾?,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,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。
通過教育使具有天資的人,自己選擇決定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。誰要是把自己單純地局限于學習和認知上,即使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,那他的靈魂也是匱乏而不健全的。如果人要想從感性生活轉(zhuǎn)入精神生活,那他就必須學習和獲知,但就愛智慧和尋找精神之根而言,所有的學習和知識對他來說卻是次要的。
教育只能是強迫學習這種觀點,常常占據(jù)統(tǒng)治地位,因為人們相信,受教育者當時獲得他并不理解的知識,但終有一天他會理解這些知識,并將它賦予靈性之中,逐漸接近于循跡于知識背后的精義,就如人們初讀路德的宗教小冊子時,并不理解其深意所在,然而久而久之,耳濡目染,心向神牽,不知不覺地轉(zhuǎn)化為信仰內(nèi)容。
但這種對強迫的盲目信任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。只有導向教育的自我強迫,才會對教育產(chǎn)生效用,而其他所有外在強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,相反,對學生精神害處極大,最終會將學生引向?qū)τ杏眯允浪椎淖非蟆?/span>
在學習中,只有被靈魂所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瑰寶,而其他含混晦暗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。然而,也要注意另一種錯誤觀點,就是過分強調(diào)精神性,而無視學生的體驗性,認為人通過人的歷史而顯示其存在的意義,并僅僅在著作、書本和學校中成長起來。
撰文:教育之家
圖片:無
審核:胡平
上傳:于曉雄